潇湘剑出书文章(散文集)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云想衣裳
帖子: 5724
注册时间: 周日 10月 25, 2009 9:06 am

RE:潇湘剑出书文章(散文集)

帖子 云想衣裳 »

共计字数5060
云想衣裳
帖子: 5724
注册时间: 周日 10月 25, 2009 9:06 am

RE:潇湘剑出书文章(散文集)

帖子 云想衣裳 »

潇湘剑,原名袁硕望,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写作学会理事、中华文学论坛版主,已出版各类文集8部。
非常高兴潇湘剑加盟文学风出书盛举,感谢你对湖湘文化的支持!家乡人民谢谢你!
山野村夫
帖子: 217
注册时间: 周五 11月 20, 2009 10:36 pm

RE:潇湘剑出书文章(散文集)

帖子 山野村夫 »

潇洒珠玑入文风
湘墨盎然惊苍穹
剑惊众座劲风起
舞动狼毫著春秋
花开的声音
帖子: 106
注册时间: 周日 3月 28, 2010 12:36 am

RE:潇湘剑出书文章(散文集)

帖子 花开的声音 »

不愧是作家,洋洋洒洒,铅字成文,在所不辞!
清风
帖子: 4701
注册时间: 周六 7月 26, 2008 3:06 am

RE:潇湘剑出书文章(散文集)

帖子 清风 »

读潇湘剑的作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文学风欢迎你,希望拜读你更多的佳作,为文学风带来无限活力!
清风
帖子: 4701
注册时间: 周六 7月 26, 2008 3:06 am

RE:潇湘剑出书文章(散文集)

帖子 清风 »

清风已审核。
龙歌
帖子: 63
注册时间: 周三 1月 13, 2010 1:36 am

RE:潇湘剑出书文章(散文集)

帖子 龙歌 »

文雄潇湘,百里汨江常关心。!
珍妮
帖子: 2048
注册时间: 周日 7月 19, 2009 11:06 am

RE:潇湘剑出书文章(散文集)

帖子 珍妮 »

为新生儿的产生,欢呼雀跃!
潇湘剑
帖子: 4
注册时间: 周六 3月 27, 2010 12:06 pm

RE:潇湘剑出书文章(散文集)

帖子 潇湘剑 »

感谢各位老师
潇湘剑
帖子: 4
注册时间: 周六 3月 27, 2010 12:06 pm

潇湘剑出书文章(散文集)

帖子 潇湘剑 »

第一篇:回荡在桃林深处的童谣
——读李旺新散文集《桃花盛开的地方》
□袁硕望
桃花灼灼,桃林下走过骑牛的牧童;叶笛声声,田埂上走来抓鳝的泥娃;青烟袅袅,乡村里传来了朗朗的书声;萤光闪闪,桃林畈回荡着动人的童谣……
在那桃花盛开的桃林畈里,走出了“天下第七,湖南第一”,“八股时文天下重,一身正气九州名”的吴獬,走出了“傲骨千斤重,无官一身轻”,“胡椒三颗能顺气,男子七尺可撑天”的梅实,也走出了带着泥土芬芳的李旺新。
桃林畈当然是一个地名,桃林畈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从桃林深处走出的人似乎都打上了一种异于别处的文化烙印,其蕴含在骨子里和血液里的特质是异于外人的生命密码,走到哪里,桃林畈人的骨头最硬,腰杆最粗,嗓门最大,性格最倔,脾气最牛。桃林畈人走到哪里都是一张名片,结识了桃林畈人,能够成为桃林畈人的朋友,那是前世修来的福份。
李旺新的纪实散文《母亲》就明显打上了桃林畈的文化烙印,是一篇灼痛灵魂的大散文,使人为之动容,为之流泪。李旺新的母亲无疑是桃林畈农村女性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农村女性的杰出代表。1952年,父亲出任三合村第一任党支书,母亲生下大姐的第三天,便头缠毛巾,奔走田间,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妇孺互助组,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放在田边,不顾坐月子的禁忌,带头下水赶牛犁田。桃林河改造,母亲组织全村年轻妇女,成立突击队,挑战男人。吃食堂的时候,母亲为了他人的饥饿奔东走西,自己的两个儿子却靠那千年的童谣喂养,最后在同一天夜里被饥荒夺去了幼小的生命。带着巨痛,母亲的突击队几乎成了全县基础建设的野战军,出现在京广铁路复线和数条跨省公路的建设工地上。母亲的事迹,传遍了乡、县、省,一直传进了中南海,在全国“三八”红旗手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劳模的母亲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专门接见。母亲先后兼上了公社党委副书记、县妇联副主任、地区妇联副主任等职务,与当上国务院副总理的大寨村支书陈永贵异曲同工。母亲成了新中国第一代新型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也成为时代的一个缩影,体现了桃林畈女性的坚强、善良、无私、博爱、宽容和刚直。泪水和鲜血浸泡着酸痛开出了隐隐飘香的苦菜花。在那样的年月,美丽的桃花也像苦菜花一样格外苦涩,悠扬的童谣也变得异常的忧伤。李旺新的童年就是与这美丽而苦涩的桃花相伴,在悠扬而忧伤的童谣中度过的。以至于许多年来,李旺新从一条泥泞的小路走来,从一个农民、拖拉机手,到报刊记者、公安干警、硕士研究生、公司经理、省作协会员,风一程,雨一程,走出了一片宽阔的天地,却始终无法走出的是那一片桃林,无法走出那桃林深处童年的歌谣。
《桃花盛开的地方》就是“故乡的那片桃林”....
色彩纷呈,香气四溢,“呈淡淡的云雾,宛如落霞”,纷纷扬扬,多姿多彩。
“舟行十里画屏上,身在两山红雨中。”
春风把桃花吻红了,桃花把春留住了。
于是就有桃花天、桃花雨、桃花畈、桃花溪,妩媚娇娆的桃花妹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故乡的山水是美的,故乡的人是美的,都是桃花赋予的。
然而桃花又是沉重的。它没有去“化作黄泥更护花”,而是慷慨地奉献自已的一切去充盈辘辘饥肠。
人们说“桃花真香真甜”,那是抹着泪水的呻吟。
终于,“如今的故乡富了”,“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歌声扬起了,桃花又让人魂牵梦绕......
李旺新的散文就是回荡在桃林深处的童谣哦,那么美丽,那么忧伤,那么动人,那么清亮。
“萤火虫为乡村夏夜镶了一道道闪亮的金边儿,一阵阵密匝匝的蛙鼓不断地敲出清亮的乐声。风清月白的时候,循着乡路释放积淀的思绪,不经意间就会发现,在绿格子串起的一望无垠的水田里,一株株弥散淡淡气息的稻禾在悄悄拔节、分蘖、拥挤、私语……”(《乡村夏夜》),乡村夏夜是诗情的夏夜,是画意的夏夜,是音乐的夏夜,是哲思的夏夜,是蓬勃生长的夏夜,这样的夏夜,美丽而充满希望,是一种诱惑,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沉醉,是一种梦想。
“月亮光光,骑马庄上,庄在何处,庄在畈里……”走进这样的童谣,会让人一生都不能自拔,浸润在月光下的童谣里,我们都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我生命里始终有一条河在天长地久地流淌,而且渐次成为我血脉中的一部分”。(《桃林河,母亲河》)。这条河无疑就是李旺新的母亲河——桃林河。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有一条河的,顺流而下,我们也许能够通江达海,到达希望的彼岸,也许终生泅渡,漂泊一生,但是我们出发时的那道河岸,风光始终是最美丽的,也是最让我们牵挂和揪心的,泪水往往是从那里流出来的。无论是输是赢,我们的欢乐和痛苦,笑脸和泪水都只为了心中的她,那一条河流是与我们血肉相连的,最温暖、最脆弱的地方。
走近桃林河,我们往往被李旺新的乡情击中。
“乡间的春天,最初从那纤细的柳枝上爆出一粒新蕊,然后盛开一瓣春天的语言,撒在了明亮的水面上。水,就一汪汪地绿,就一片片地蓝。”多么纯净、多么清亮。
“乡间的春天,是夹杂着汗腥味和泥香味的春天。”“七九、八九、扶着犁梢直走。”“阳光暖了,鸟儿醒了,牛儿哞了。”“老农的希望在泥土里拱芽,在汗水中拔节!”土得掉渣的语言,往往荡漾着诗意。
“在乡间,几围竹篱笆,几棵遮阳的树和一片竹林。一群大小不一的鸡,一只小狗,围着清淡日子,偶尔吆喝几声,突然又传来小儿啼哭。”这样的乡村是多么沉静,这样的乡情是多么浓郁,这样的乡景是多少迷人,这样的乡思是多么的悠长。
(《乡间的春天》)
“是啊,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就是故乡......”
故乡是一支最深沉难忘的歌曲,永久地回荡着优美的旋律;故乡是一幅最隽永绵长的画卷,不时地展现着峻峭和神奇。故乡,无论走到哪里,我的心都似高悬的风筝,从没有挣断对它的牵扯和思忆。
这种刻骨铭心,如泣如诉的脉脉温情,依依离情,眷眷深情,海枯石烂,日月同辉…
愿钟雨乡船驶向心之彼岸…
岸的那边是灵魂的故乡…."(《乡韵. 乡音. 乡情》)
原来,没有什么能让我们流泪,除了故乡。正如没有什么能让我们躺下,除了故乡。故乡哦,我们的每一个心跳都与您息息相关。
生活的意义是由文化维系的,文化的存在是由故乡承载的,只有故乡的清风明月,才能让我们“思无邪”,只有来自乡间的童谣才能穿越历史的文化结构,支撑着诗文的不朽。
“文学的故乡,最有魅力的地方,是深藏于厚土之中的,深藏于时代的变革和变革中凸现的人性、人格的变化之中。这样的故乡,才是丰富的、厚重的、不朽的。”(彭见明)李旺新的散文将笔触深入到故乡的泥土,深入到温香的桃林,将对故土的无限深情变成美好、纯净、质朴、淳厚的文字,变成或快乐或忧伤的歌谣,变成解读桃林畈的文化符号,变成李旺新独一无二的精神家园。
诗人说:母亲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
李旺新的母亲长眠于桃林畈的青山绿水之中,注定了李旺新一辈子都走不出桃林畈的那一片青山绿水,走不出那片梦萦魂绕的桃林,走不出桃树环抱的那片村庄。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迷人的故乡……”李旺新的散文如同儿时的童谣回荡在桃林深处……



绿太阳之歌
我们宣告:一个时代即将结束,另一个时代即将到来!
在一个世纪的黄昏落日即将燃尽之际,我们相约从黑夜开始出发,去寻找下一个世纪的黎明。我们已经为自己准备好了干粮和手杖,也随时准备着昏厥或死亡。但我们更为自己准备了信念和理想,毅力和顽强。我们坚信:一切生命属于年轻的力,生长的力,奋斗的力!继1917年1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之后,陈独秀于1917年2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高张“文学革命军”之大旗,“愿拖四十二生的大炮,为之前驱”,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全新事业,并引导中国新文学在二十世纪出现了一次又一次辉煌,显示了新文学的勇力。正如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文学,他虽然曾经取得过极其光辉灿烂的成就,并且作为人类不朽的文化遗产直接营养了二十世纪的中国新文化运动,但毕竟只属于那个旧的时代,并成为新时代文学革命的对象。二十世纪的文学同样只属于自己的世纪,虽然二十一世纪的文学必将奔涌着本世纪(二十世纪)文学所遗传的血液,但二十一世纪的文学必将属于自己的世纪。“崽大爷无用”,儿子革老子的命,这是自然规律,正常得很。崽是爷养大的,爷必须养崽。这是责任和义务,谁也推卸不了。二十世纪的文学有一个使命,即在自己的内部孕育一个属于新世纪的文学新生儿,这个处于二十世纪文学母腹里的婴儿也许不够强大,然而他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他要横空出世,闯荡江湖,继承他的父亲并且打败他,在父亲高大的肩膀上矗立一个更为高大的形象。《新晨报》于1990年创刊之始,便有着孕育中国文艺之新晨的伟大憧憬和远大抱负,并幸蒙海内外著名文化人冯骥才、袁静、阿红、郑开慧、陈芜等积极支持和鼓励,在全国各地(包括港台)的文朋诗友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新晨报》系各地文朋诗友捐资创办的纯文学报刊,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1993年4月因资金匮乏而停办。现在天津市文联主席、中国文联执行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散文家李元洛,岳阳市文化局局长、散文家梅实,岳阳市写作学会副会长、作家王和声及临湘市委宣传部、临湘市文化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今天,我们以原《新晨报》骨干牵头,联合湘北、湘南、鄂南、武汉等地文友,重新举起《新晨报》的旗帜,汇湘北雁湖文学笔会、湘南瑶风文学社、武汉青年写作学会、鄂南春草文学会、湖南太平洋托梦(TM)文化集团及校园文学社团联谊会之实力,再圆《新晨报》世纪之梦。《新晨报》复刊之使命,在为领导文艺潮流,为中国之新晨而诗而文,为文坛之新晨努力探索;推介实力作家,高举世纪末文艺火炬,勇做青少年文艺先锋;培养文学新秀,擎未来之希冀,跨入新世纪文坛;传播文坛信息,密切注视文坛动态,加强联系与交流;展示优秀作品,以雄厚的实力,冲击中国文学圣殿。《新晨报》没有门户之见,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意象派、写实派、荒诞派、现代派、后现代派、先锋派、意识流……任何一个社团、任何一个流派、任何一个作者都可凭着自己的实力走进《新晨报》向着花园开放的大门,在并不豪华的客厅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既可做客人也可做主人,因为兼容并蓄,扩大阵容,精诚团结,携手共进是《新晨报》一贯的宗旨,然而,无论什么社团、什么流派、什么作者,如果加盟《新晨报》,我们希望能够遵循《新晨报》唯一的一条原则:“文以载道”。当然,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文以载道”并非图解政治,亦不是陈独秀先生斥之为“与八股家之所谓‘代圣贤立言’,同一鼻孔出气”之类,我们所理解的“道”应该是“真”、“善”、“美”、“智”,一切真正的文艺都必须是这四者的整然融合(无论是“为人生”抑或“为艺术”),“智”是一切文艺表现“真”、“善”、“美”的手段,一切真正的文艺既体现了“真”、“善”、“美”的光华,也闪现着“智”的灿烂光辉,“文以载道”,即文艺表现“真”、“善”、“美”、“智”。
在废墟上建立一座金字塔,不容易!在一座金字塔上建立一座更辉煌的金字塔,更不容易!《新晨报》别无选择,《新晨报》的全体同仁愿:擎未来之希冀,为跨入文坛新世纪摇旗呐喊;挽宇宙之长风,为掀起艺界中国潮推波助澜。并祝愿《新晨报》的作者从《新晨报》走向世界,走向新世纪。
“日日晨为始,事事始为新。”(冯骥才为《新晨报》题辞)《新晨报》同仁们坚信:明天升起的金太阳,必是今天孕育的绿太阳!绿太阳有着年轻的力、生长的力、奋斗的力,她虽处在襁褓之中,但谁敢怀疑她将给一个新时代带来曙光?!

五尖山赋

屈原故里,临湘新城。巍然五峰,拔险凌空,五仙居之而成名。山水之美,闻名九省;人文之盛,雄视三湘。佳树奇石,悦游人之目;流泉飞瀑,涤俗士之心。暮鼓晨钟,醒名利之客;松骨竹节,励风流之人。百草葳蕤,百鸟唱鸣,百兽奔腾,百姓欢欣,万千气象,皆在其中。
余在草莽,不自量力,登五尖而小五岳,立千仞而思千年。把酒吟诗,欲效放翁之雅事;揽风抱月,意追太白之遗风。相公冲里怀灵均,九歌响彻云霄;致远亭前念凤荪,一法通晓天下。五爪松下思武穆,忠心耿耿;点将台前叹公瑾,神采奕奕。江山一望,衣袂飘飞,八百里洞庭不过瓢饮,一万里长江正堪笔醮。气吞江汉,千年长安岂在眼;文雄潇湘,百里汨江常关心。最喜海珠先生,襟怀开阔,引来凤凰朝丹阳;堪钦淡泊博士,目光高远,兴建碑林安文胆。万块石碑,留中外之墨迹;百尊雕像,塑湖湘之名人。竹隐新贤,率性堪称真狂士,名追宿儒,放胆敢写大文章。志安社稷,独占岳阳楼中月;心系天下,尽拿滕王阁上云。尧舜未远,巧借妙笔歌仁政;屈子既近,还赖骚风慰诗魂。今日登临复长啸,俯仰无愧天地人。
楚人歌曰:山河万里一眼开,欲借将船买酒才。赊得洞庭图一醉,无边风月入眠来。
楚人和曰:五尖峻拔我登临,鄂水湘山经纬明。赫赫帝王有谁在?诗文万卷到而今。

(潇湘剑,原名袁硕望,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写作学会理事、中华文学论坛版主,已出版各类文集8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