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农业倒退八千里(岳阳周)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醉入天籁
帖子: 1405
注册时间: 周二 11月 23, 2010 3:06 am

RE:改革开放三十年,农业倒退八千里(岳阳周)

帖子 醉入天籁 »

我要山呼岳阳周万岁了!
“三农”的萎缩和倒退现象触目惊心。这不是说不说、写不写出来的问题,而是严重存在的惨不忍睹的社会现状。“三农”这个根本问题,本届政府尽管多次以年度一号文件来表达党和政府关注态度,其间还免除了多种农业税甚至实行了倒贴。但是却怎么也挽救不了大面积深层次的颓势。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岳阳周在此一针见血指出是施政宗旨和目的的严重问题。鸡的屁挂帅,重商轻农,经济效益至上,政绩工程等等主流意识形态直接就是“三农”的杀手。现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一江春水向“西”流。严酷的现实不能不使人忧心如焚肝胆俱裂!
本文题目令人拍案叫绝,油然使人想起了岳武穆“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满江红名句的意境。作者采取对比手法,高度浓缩三十年和八千里的时空具象。当然,这里指的是概数。题目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刺激了读者的思维感观神经,让你不得不一睹为快,不得不反思历史发展的风云,并从中得到教益。天籁加精推荐!
珍妮
帖子: 2048
注册时间: 周日 7月 19, 2009 11:06 am

RE:改革开放三十年,农业倒退八千里(岳阳周)

帖子 珍妮 »

农村问题确实到了非重视不可时候了,希望政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叶的奉献
帖子: 1007
注册时间: 周日 7月 11, 2010 6:06 pm

RE:改革开放三十年,农业倒退八千里(岳阳周)

帖子 叶的奉献 »

没有內容
琴心
帖子: 314
注册时间: 周四 8月 20, 2009 6:06 pm

RE:改革开放三十年,农业倒退八千里(岳阳周)

帖子 琴心 »

是啊 一笑而过朋友,后台没有内容,麻烦你联系我们编辑好帮你
岳阳周
帖子: 176
注册时间: 周五 5月 20, 2011 6:36 pm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业倒退八千里(岳阳周)

帖子 岳阳周 »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业倒退八千里

文:岳阳周 编:一缕清风





 
粗看这个标题有些张扬,但我国农业较之上世纪八十年代呈现大倒退现象是铁定的事实,这是任何权威机构都不可否定的事实,国土依在,可用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农民种田积极性低迷,地方政府重商轻农,导致粮食减产,农副产品萎缩。农村,原本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聚宝盆,因为未加善用,这个聚宝盆正在一步步地腐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出生的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很重视农业生产,当时的政府把发展国民经济主要精力放在了农业生产上,积极开垦农田,大兴水利建设,充分向土地要效益,在战后国力不强的环境下把农业生产搞起来了,中国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国家的储备粮食有保障,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类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我国利用过剩的农副产品做起了出口贸易。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把发展经济作为了强国的硬道理,由于当时国内农副产品供大于需,农产品价格提升缓慢,从事农业生产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快车,农业生产渐渐被政府轻待,渐渐被农民轻待,土地这个聚宝盆的聚宝能力便开始了滑坡,以至由原本有过剩供应能力转变到现在的依靠大量进口才能满足国人衣食需求。根据国家权威部门提供的信息,2011年度,国家需要进口大量的粮油棉及肉食产品,国家目前的农资产品保障率不足90%,这信息说明,目前我国尚有两亿人口的衣食问题要靠外援。两亿人口的吃饭穿衣成了问题,这是个值得惊慌的大事件,更何况,官媒公布的数字还有待考量,说不定我国粮油棉肉食类的缺口更大。 浮夸风从来就是官场的常用手段,对于目前的农业生产,地方总是喜欢向上级报捷:粮食连续丰收,农业生产又提高了多少个百分点。这类“捷报”的水分有多大,高层的领导或许信以为真,或许姑且听之,但是,基层的农民再清楚不过,农业生产是在无情地消亡。以笔者所在的村为例,给一组真实的数据,这是全国最有代表的农业生产现状,看粮食在80年代到现在的变化情况: 1980年,我村人口615人,拥有水田面积308亩,年产稻谷约250000公斤左右;1990年,我村人口510人,拥有同样水田面积,年产稻谷约220000公斤左右;2000年,我村人口350人,拥有可种水田230亩,年产稻谷150000公斤左右;2009年,我村常住人口不足300人,拥有同样土地,可种面积在200亩左右,年产稻谷120000公斤左右。一个村的土地越种越少,粮食产量越来越低,为啥?主要是农民认为种田来钱少,大都搬迁外地或外出打工,以致一个原本产粮25万公斤的农业村现在减产15万斤,这个原本可以每年外销10万公斤粮食的村如今只能自保粮食了。而这种现象是当今农村的普遍现象,同时,近年来,政府大搞园区建设,企业大肆商业开发,国家重点交通建设,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因为农业生产跟不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年轻人大量外出,留守农村的以老小为主,种田缺乏劳动力,导致农资产品种类越来越少,许多农户除种植稻谷和少量的蔬菜外,诸如豆类、花生、油菜、红薯之类的常规产品都不种了。养殖业也变了方向,原来农民百分之百养猪养鸡的现象没有了,大部分在养的农户也仅仅养点解决自家的食用,再就是专业养殖户,如今的专业养殖很要命,为了经济效益,用高科技饲料养出来肉食不是转基因就是瘦肉精,市民的餐桌上看似繁华实则是饮鸠止渴。 市场上的农副产品给人的感觉是贵与怕,菜价不是高在农村,而是高在贩卖与兜售的环节,注水食品、黑心秤、无制约的自然提价让市民防不胜防;对食品不放心是市民最大的担忧,蔬菜使用超标农药,使用违禁化肥,使用不能应用于食品的生化济,肉食类更加触目惊心,媒体多有报道,但是市民的菜篮子就是没有干净过。究其原因,主要是农副产品的贫乏,商人利益熏心导致的。 如何更好地保障市民的衣食问题,让市民吃得到、吃得好、吃得放心,关键是加强农业生产,向土地要物质。如何才能发挥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关键是要国家重视“三农”,让农民得到实惠,让农民种田得到甜头。 抓“三农”要从地方官员抓起。地方官员重视“三农”才能使农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地方官员最重的是“社会稳定”、“GDP提升”、“形象工程”、“城镇建设”等表象工作,用肉眼看得见的事情来提升政绩,现在的官员普遍会花钱不会存钱,缺乏主动为民谋发展的前瞻意识,结果导致大部分官员在位“平稳过渡”、“捞钱走人”。官员在地方百姓心中形象越来越差,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日落西山。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不强则国难强,农民不富则谈不上国富,因为农民是我国的最大群体。抓农业要站在国策的高度去抓,在前期的抓“三农”工作上,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要用指标性手段来抓,根据地方农业发展的态势来决定地方政府官员的任免,此举可以预防官员无为现象,可以解决“疏农”的瓶颈问题。 发展农业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搞不搞农业取决于农民,农民有选择生产方式的权利,如何引导农民主动种田值得各级高度重视。农民不愿意种田、选择外出打工的最大原因是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太低,要解决农民种田的问题就得让农副产品的购买值和市场经济挂钩,让农民种田的收益均衡于全民经济值。一方面政府要在经济和政策上帮扶农民,一方面要在宣传舆论上引导农民,充分利用社会闲置的生产力来从事农业生产。在政策帮扶的同时,也可以对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民进行法规制约,对于荒废土地、不按规定种植土地的行为给与处理,对于积极种植养殖的给与奖励,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向土地要效益,向农村挖效益,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城市人口饱和,就业率高居不下;一方面农村土地闲置,农村劳动力贫乏。农业大国不打发展农业的主牌而满足于目前有吃的现状,当全民养成张口等吃的心态后,这片土地是不会原谅这班寄生虫的。
 
 
 
文学风家园欢迎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