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知青岁月(何方86)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珍妮
帖子: 2048
注册时间: 周日 7月 19, 2009 11:06 am

RE:难忘的知青岁月(何方86)

帖子 珍妮 »

在这里咱们又相见了,问候您,何老师!
珍妮
帖子: 2048
注册时间: 周日 7月 19, 2009 11:06 am

RE:难忘的知青岁月(何方86)

帖子 珍妮 »

回首往事,如数家珍,难忘的日子历历在目,虽然苦过,哭过,但也乐过.....
笛音天涯
帖子: 611
注册时间: 周六 5月 08, 2010 4:36 pm

RE:难忘的知青岁月(何方86)

帖子 笛音天涯 »

读过很多关于知青的文字,仍然为何方姐的纯真感动。
何方86
帖子: 989
注册时间: 周五 8月 01, 2008 9:06 am

难忘的知青岁月(何方86)

帖子 何方86 »

















难忘的知青岁月


文编:何方


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1972年3月20日——2016年3月20日已是44年了。近日好朋友张冰清约我加入了微信杨家滩园艺场知青群。此群人员都是曾经在涟源县杨家滩园艺场锻炼过的知青;都是清一色的六十岁左右的兄弟姐妹们。在群里大家畅所欲言,忆难忘的知青岁月,叙别后的思念之情,谈夕阳之下的快乐生活。大家谈得最多的还是难忘的知青岁月, 曾几时“知青”这个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却早已经成了一个历史的名词了。可对我们这代人来说,下乡当知青,是我们走进社会的第一课,是谋生的唯一选择。因此“知青”成了一种烙印,印刻在我们这代人的脑海里,作为历史中绝无仅有的特殊一代,我们连带的是上下两段断代史,其中中间是我国历史中更为重要和奇特的“文化大革命”。知青的生活是艰苦的,结下的情谊却是真挚的;知青的经历是苦涩的,却也是宝贵的。
忆往昔1972年我已满16岁,为响应党的号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毅然决然地报名加入了知青行列。老照片背后的难忘,回忆知青岁月,不是为了歌颂那段历史,而是要给经历了那段青春岁月、现已年过半百的人们一个倾诉、回忆的机会。也许,每一个知青的经历,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这样的故事,共同折射出当年的时代印记。它令人回忆,引人思索,给人启迪。虽然那个时代已经久远了,但这一代人的深刻印象永远都不会淡漠。
我忘不了1972年3月20日那天早晨,八点不到,涟源国营洪源机械厂洪源工矿贸易商店门前到处人声鼎沸,马路边的人行道上聚集了许多赶来送行的同学,老师,家长,邻居;两辆解放牌大卡车停在路旁,卡车两边挂着横幅: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马路中间横挂着许多横幅写有: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还有厂领导组织的欢送队伍举着彩旗,敲锣打鼓。在如同节日般热闹的气氛中,洪源机械厂29名知青在父母的陪同下扛着背包,拎着脸盆桶子,抬着箱子陆续上了车。我们的箱子是厂里统一发的,箱子的正面写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八个字。此时、此刻、此地、人山人海,红旗飘扬,大喇叭播放着毛主席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群众,把他们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厂领导致了欢送词,知青代表表了决心,在锣鼓喧天中我们的汽车缓缓前行,我们挥手告别了亲人、老师、同学,开始了我那未可预料的知青生活。卡车一路地颠簸, 一路上我都在想,我是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教导,从工厂来到农村的,对农业我什么也不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既没有阶级斗争知识,又没有生产斗争知识,对于农村的一切都感到需要从头学起。所以,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下午,我们到达了杨家滩园艺示范场场部,只见操坪里来了些村民敲锣打鼓地迎接我们,帮我们拿行李。我们到了异地,啥都感觉新鲜,三月的农村,麦苗青青,花草泛绿争艳,茶叶树和桔树成行成片包围着我们,此时此景让我们这些知青们个个喜笑颜开。吃过午饭场领导把我们安排在场部礼堂的楼上休息,四点左右送行的家长们要回家了,看着远去的卡车,我突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鼻子一酸眼泪也悄悄流下来了,当时我忽然很想母亲,觉得很对不起妈妈。因为妈妈送我时边流泪边千叮呤万嘱咐,见妈妈流泪,我当时还不理解地说:”哭什么喽,要哭,不要你送,我爸去就行。“现在想起还觉得后悔,有愧于母亲。
我们分在四生产队,只有几户人家,有水稻田,有茶树园和桔子园。到杨家滩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青不止我们洪源一个单位,还有铁路子弟,锻造厂子弟,煤炭系统子弟,部队子弟,169厂子弟。分在四生产队的知青除了洪源子弟。还有几个铁路和169厂子第及两个部队子弟。我们队社员不多,只有几户人家,有水稻田,有茶树园和桔子园。刚分到农场的时候,生产队的领导照顾这些学生们,先干了几天轻松的活,等到同学们都适应了,他们就开始跟农场的职工一样,开始了正轨的工作。一天下来每个人都累得直不起腰,可是,到了第二天上工的信号一响,我们又各个精神抖擞地冲了上去。当年我们可是小年青,每天做着农活,跟着社员插秧、耘田、割禾;春夏季节摘茶叶是我们女知青的主要工作,男知青要给桔树除草、施肥;秋季桔子成熟了,男女老少都要收桔子。 农忙过后,我们找了空闲,就到离园艺场几里的杨市游玩。心血来潮的我们,凑钱到照相馆留下了这张合影,吃上一碗馄饨或面条。 当地社员对我们很好,叫我们“下放伢崽”知青点的房子盖得还可以,红砖瓦房。 时光飞逝如流水,弹指挥间四十四年。今年是我成为“知青”四十四周年。那是一段虽短暂且难以忘怀的特殊岁月,在当时中国的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涉及“知青下乡”的。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指示,指引着我们走入广阔天地,迈出了我们走入社会的第一步。知青岁月是艰苦的,知青生活是简朴的,知青人生是难忘的。我们洪源知青分在四队,居住在新盖的知青房子里。房子是一个冂字形,两边是平房,正前面是二层楼房,中间是一个小操坪。我住楼房一层的第一间,室友是张冰清和王敏,隔壁住的是巩利娜和刘建英,再隔壁那间是张忠波、刘海峰、佟功远。楼上住的有樊少连、纪尔彬、王恒杰⋯⋯ 右边的房间比较大,4—7名知青住在一间屋里,房间没桌子,床边摆放着一个样式的厂里发的每个知青的产品木箱,厨房和食堂也在这边;左边是老房子,有知青的住房,有办公室,也住了两户回乡知青。
我们这些当年激情燃烧的一代,曾经把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青春时光留在了广阔天地, 一代青年在农村里度过了自己的一段青春岁月,经历了一段一言难尽的蹉跎人生。不管历史将会给它下什么定义,可以肯定这一段历史是空前绝后的,“知青”这个称号永远留给了历史。透过那渐行渐远的历史足迹,是非功过有谁能够说得清楚呢?
我忘不了在园艺场摘茶的情形:摘茶的农忙时节,老人小孩都得齐上阵。摘茶要赶早,别看摘茶是手上功夫,可累人了。首先是枯燥无味,站在茶园里,听到最多的是“嚓嚓”的摘茶声。当太阳冉冉升起时,我们的背篓里面已经堆满了翠绿的茶叶了,原来出门时的懈怠散漫被灿烂的阳光给照射得烟消云散,带来的是清新的空气、芳香的野花,满眼碧绿的茶园。背着刚采摘的茶叶要赶快送到茶叶加工厂过称,加工以防沤着,烧了。园艺场茶树很多,摘完这一处的又要到另一处去采摘。摘茶是俯着身子,半悬在空中的,而且从早到晚长时间的都是这样的姿势,因此是腿脚僵硬,脖子酸。再有就是下雨天,也得身披塑料薄膜,头戴斗笠站在雨雾中也得摘,衣袖裤褪全是水,弄得浑身湿漉漉的,非常的难过。 摘茶叶苦,做茶叶也不简单而且技术含量高,在茶叶加工厂我看到七八道工序一样都不能偷懒,杀青、搓揉、晾摊、烘焙……茶园的管理是在布谷鸟啼叫之前就已经忙开了。开始是剪枝,修剪茶树拔尖的枝叶,让茶树形成球圆形状;接着就是锄草施肥,平畴整垄。到了清明前后,才逐渐开始摘茶。
端一杯热气腾腾、醇香无比的茶——那绿的清澈,香的纯正的玉液琼汁。闻一闻,神清气爽;呷一口,沁人心脾。可又有谁想起那采茶人的辛劳? 南方的绿茶多数是女人来摘的。摘茶又与两个节气最相关。清明前十天,清明至谷雨,谷雨后十天,为一般的采茶高峰期。茶可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不同季节的茶,采摘时间也不尽相。每年5月底以前采摘的茶为春茶;6月初至7月上旬采制的茶为夏茶;7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为秋茶。每年的四月上旬,园艺场的早茶就开始采摘了。茶叶是对生的,新长出来的嫩茶叶一般都是两片叶子,头顶着尖尖的嫩芽儿,叶子中间有边框是翡翠色的长方形叶茎。更多的则是刚刚从茶树里冒出一点尖尖头来,只有米般大小。来到茶山,开始采摘了,想刚下乡那会儿我采下来的茶叶没有一朵是完整的。不是一小半就是只有一小片,而农场大婶们采的茶叶是既饱满又水灵,朵朵精神抖擞。而且她们采摘的数量足有我的三倍之多。怎么会这样呢?我开始留意起她们的动作来。原来,各位师傅是用手指掐着茶叶的茎把茶叶采下来的,不像我一见到茶叶就伸手去抓,把好端端的一朵朵茶叶都抓成片状的了。我照着师傅们的样子去采,果然,采下来的茶叶也是一朵朵完好无缺的了。接下来是提高效率的问题了。 刚开始学采茶的时候,我总是先挑那些大个的搞,然后再来回寻找个儿稍小点的。这样来回几次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采了许久,会发现还有很多茶叶没有被采下来。于是我虚心向师傅们请教,她们边示范边告诉我在采茶叶的时候绕着茶树采,像树木的年轮圈一样,依次一圈一圈地采,这样既不会浪费时间,也不会漏掉可以采摘的茶叶。渐渐地我们知青们掌握了门道采茶的速度加快了,熟能生巧有的知青采茶的速度比场里的老师傅还快呢!采茶有苦有乐,嗅着满园的清香味,亲手采下碧嫩的芽叶儿,时不时再抬头远眺一下景色,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
历史的风雨中,我们走过来,在那苦乐年华里,练就了我们勤奋坚韧,永远忘不了杨家滩园艺场的桔园。5月中、下旬该给桔树施肥的时候了,在队里安排下,我们给桔树施用速效氮肥。老师傅们告诉我们这时施氮肥可补偿开花所消耗的养分和使幼果得到足够的营养,减少落果,提高座果率。7—9月果实迅速长大,并抽出大量的秋梢,作为翌年的结果母枝,营养生长和果实发育往往产生争夺养分和水分的矛盾。这时追施速效氮肥,配合磷钾肥,可加速果实生长,提高果实品质,促进秋梢发生。我还记得施肥时我们沿树冠环状挖五、六厘米深的圆圈沟,再把像雪粒一样的氮肥像洒盐似的洒在沟里,然后用土把它盖上。桔园管理事情很多,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高湿天气很不利于桔子的生长发育。气温、土温高于37℃时,果实和根系停止生长;另外土壤的相对含水量以60%~80%为适宜,低于60%则需灌水,雨水过多,造成土壤积水或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会使根系死亡。针对由菌类感染的病害队里安排我们给桔树打药水。一般用多菌灵等灭菌防病药喷洒;对于虫害就喷洒相应的灭虫药防治,如红蜘蛛和锈蜘蛛用50%的螨代治乳油喷洒;千叶蛾可用5%的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洒防治;介壳虫用40.7%乐斯本1000倍液喷洒防治;蚜虫害用50%抗蚜威1500倍液喷洒等。那时给桔树打药杀虫是件有苦有累有乐的活儿,给橘树打药要十多个人参加,两个抬打药机的人,一个拖皮管的人,一个喷药的人,一个兑药水的人,若干个从很远的地方去担水的人。那时打药水我总是拖皮管或烧火熬药。橘子快成熟了,队里安排我们守夜看园。守夜看远三人一班,两女一男,从傍晚到第二天清晨。守夜看园人第二天不用出工可以休息一天。我们很喜欢守夜看园,吃过晚饭,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守夜看园人漫步在桔园里,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桔子的香味,桔园里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 秋天桔园的夜,很美,在朦胧的月光下,夜晚的桔园又增添了一丝神秘,站在桔树园中,你隐隐可以听到果子成长时发出的声音,蛐蛐的叫声不但不吵人,反而更衬托出夜的静谧。仰望夜空,月亮沉沉的睡着,可它身边的小星星却一点也不安分,调皮的眨着眼睛,让你觉得它就是传说中昼伏夜出的捣蛋鬼。夜深人静我们停下行走的脚步,找一棵桔树席地而坐,三人轮流背靠树干睡一会儿,再一起到各处转一转。上半夜守夜看园成群结队的“蚊子兵团”会给你一个下马威,脸、胳膊、腿,只要是露在外面的皮肤,全成了它们攻击的目标。下半夜,夜晚的天空安静祥和,如一块上好的墨玉挂在那儿,没有一丝的瑕疵。望着此时的天空,原本浮躁的心也平静下来。
在秋风的吹拂下,大地换上了迷人的秋装。秋天以诱人的秋色和金黄的果实吸引着人们。 桔园里一排排桔树,好像要检阅的士兵一般,等着我们的到来。金黄的桔子,沉甸甸地挂满了枝头,惹人喜爱。这时园艺场的桔子开始采摘了,一个个黄澄澄的橘子压弯了树枝,它们像一盏盏小灯笼点缀着橘子树。看到这场景,我们个个兴奋极了,大家欢呼雀跃着,大家立即动手釆摘,桔树都不高,差不多都可以够得着。但我们刚摘了几个,易队长就过来阻止我们行动。他告诉大家桔子不能这样无序地采摘,要这样。队长一边说,一边摘桔子做示范给我们看。只见他轻轻用左手握住桔子,右手把拿着剪刀对准桔梗,轻轻地一剪,桔子就在他的手中。他强调我们,釆桔子不能粗暴地拽,一定要用采桔剪离根部剪下来。我们拿着剪刀,又开始釆摘。果然,得心应手。他让我们明白做什么事,要有窍门,盲目去做只会办坏事。我们抬着箩筐,背着白布袋,拿着剪枝剪刀分别来到桔树下。知青们有的往树上爬,他们一手握着桔子一手用剪刀剪啊剪,桔子一个一个地装进了肩上挎着的白布袋子里;有的站在树下看着那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桔子舍不得摘似的。摘桔子的季节是知青们最开心的日子,虽然采摘任务重,工作很累,但是我们个个脸上扬益着喜悦;釆摘桔子时我们的手指尽管黑黑的,可是我们还是用它巧妙地偷食桔子。怪不得厨房师傅打趣地说:这向孩子们的饭量大减喽! 回首往事农场的艰苦环境锻炼了我们,让我们了解了农村的现实生活,也让我们逐渐成熟起来。农村生活虽然艰苦,但田野的气息,乡村的泥土也滋养了我们,让我们比以前茁壮了许多。岁月如痕,岁月如歌,44年啊,当年那群朝气蓬勃的“孩子们”,今天都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回望那段刻骨铭心的青春岁月,那些被称为“知青”的人们,也把那个纯真的年代盖上了“永久珍藏”的印章。当生命已经走过了几十年,当青春早已成为远处一道风景时,我们心里还是留下了那一串串催人泪下的故事。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



http://qq249181841.6000y.com/swf/2014-11-9/14125520.swf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