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政治明星大起大落的背后(厚德载物)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厚德载物
帖子: 134
注册时间: 周五 2月 24, 2012 11:36 pm

超级政治明星大起大落的背后(厚德载物)

帖子 厚德载物 »






























超级政治明星大起大落的背后

文章:厚德载物



翻开历史文献,在1983年6月,国务院赵紫阳总理在笫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表彰了全国10名学雷锋的先进模范人物。其中就有一位是我的部下。他的名字叫李俊甲。
其时,我在步兵第246团当政委。6月的一天。陆军第82师政治部主任亲自给我团一营送来了一位新的政治教导员。李俊甲就是他。
这个同志的人生大起大落,让人感概良多。
因为工作关系,我早就熟悉他。他是1971年1月从北京市丰台区参军入伍的。出身普通工人家庭。初入军营,分配在82师师直防化连。
防化连的营房同师政治部只有一墙之隔。我在师政治部宣传科工作的时候,经常同这个连队打交道。得知他在当战士的时候,来自北京市的他主动要求给连队放羊。住在远离连队的简易工棚里,用自己的口粮关照驻地农村的老羊倌,从而感动老羊倌,给他传授养羊的知识。在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他把连队的羊群管理得很好,为改善连队的生活创造了条件。这样的事情感动了连队的战友们。以这件事情为主线,他的事迹多次出现在政治工作的简报、文件中,他也成为师直和全师的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学雷锋积极分子。很快的入党、提班长,当排长、任连队指导员。
这次安排到246团一营当教导员自然也是破格提拔。师直的干部军事专业性很强,一般是不会提拔安排到步兵团里去任职的。加上从指导员一下就提拔当教导员,本身就是破格。这一切都同他头上的政治荣誉有关。
在1营安顿好李俊甲,师政治部主任同我一起回到团部常委会议室召开了个简短的常委会议。在会上,他告诉我们,现在,中央非常重视抓精神文明建设,解决军委邓主席提出的“雷锋叔叔不在了”的问题。北京军区和军党委十分重视,要求各单位要迅速行动起来,培养和树立一批叫得响的学雷锋先进典型。师党委这次提拔李俊甲,并将他放到你们6团来就是这个意思。你们团党委一班人要认真地领会这个意思,努力做好工作。尽快地将李俊甲这个典型打响。
其实,主任同志不这样讲,我们也清楚。也愿意。战争年代,246团组建比较晚。相对于本师其他两个步兵团而言,有战功的单位和个人比较少,被戏称为只能搞生产的“马桶团”。没有英雄单位和突出典型的压力很大。现在,既然师党委能给我们创造这么好的条件,我们自然会积极配合。
李俊甲成为246团、82师、28军、乃至北京军区、整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先进典型从这一刻安上了加速器。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这之后,特别是从1981年到1983的两年多时间里。荣誉的光环以及同那些光环配套的高层级的决定、举措铺天盖地的朝李俊甲砸来!
1978年 2月,北京军区授予李俊甲"雷锋式千部"称号。1981年6月22日, 北京军区为李俊甲记一等功。7月17日,北京军区在28军为李俊甲同志召开庆功大会,北京军区曲副政治委员专程到会作指示。8月,北京军区政治部发出《关于在全区深入开展向李俊甲同志学习的通知》。11月,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向李俊甲同志学习的通知》。1982年3月1日,总政在北京举行"学雷锋、学英模、树新风"报告大会,82师政治部主任郭维新在会上介绍了李俊甲的事迹,总政黄玉昆副主任讲了话。5日,北京军区党委、政治部分别发出《关于深入开展向李俊甲同志学习的决定》和《关于大力宣传学习李俊甲先进事迹的通知》。1983年6月,国务院赵紫阳总理在笫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表彰了李俊甲等10名模范人物,号召全国人民向他们学习。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单独印制了《向李俊甲学习》的单行本在新华书店发行。委托北京幻灯制片厂制作了《雷锋式的好干部李俊甲》幻灯片在市场上发行售卖。乃至今天,你只要在网上输入李俊甲这个词组,都可以看到一些当年宣传他的盛况资料。《向李俊甲学习》这本书、《雷锋式的好干部李俊甲》那组幻灯片正在作为历史文物售卖。
这是一个奇迹,尤其是对于陆军第28军来说,完全是个空前绝后的奇迹!28军部队虽然是个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老部队,战争年代确实出过不少战斗英雄人物和先进单位,但是,像他这种列入了国家和全军先进名单,且单独下文宣传推广的超级政治明星还真是没有过!
这种情况,不要说广大干部战士没有思想准备,各级领导和党委没有思想准备,就是李俊甲本人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经过事后多年的梳理和归集,其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的:
其一,时势造英雄。1978年,国家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着手整顿社会秩序。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借助群众的说法“雷锋叔叔不在了!”提出要在全军、全国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总政治部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安排,下文要求各大军区、军兵种和省军区大力培养和树立学雷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北京军区闻风而动。在所属部队上报的典型材料中进行挑选。28军报送的李俊甲的先进事迹材料有幸被挑中。
其二,笔杆子起作用。时任28军政治部宣传处长、82师宣传科长、政治部主任的某同志是28军当时很出名的笔杆子。28军作为北京军区的8个野战军之一。由于是1969年中苏关系恶化到快要进入全面战争状态时从福州军区紧急调入北京军区的。其历史渊源和战功远不如北京军区的其他7个野战军。军党委和军领导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树立本军的形象。对于军区党委和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都是非常重视的。在接到军区党委和政治部下发的向总政推荐学雷锋先进典型的通知后。军政委点名组织了时任军政治部宣传处长的某同志具体负责先进典型磷选和材料创作小组。某同志因为之前在82师担任过宣传科长,对李俊甲的情况比较熟悉。于是,把向军区推荐李俊甲作为首选。
1981年2月。春节刚过。总政治部组织了几个军区的写作班子到京汇报情况。拟在《解放军报》上宣传几个学雷锋的先进典型,为不久就要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宣传军队里的先进典型创造条件。
28军派出了某同志带队的写作组进京汇报。总政治部黄玉昆付主任在听了汇报之后。感到某的汇报思路清晰,观点鲜明,时代感很强。要求他尽快地将汇报改写成一篇通讯,在《解放军报》见报。
某同志写作能力非同一般。机会也好。散会后,他在招待所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便写就了一篇宣传李俊甲学雷锋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第三天就登上了《解放军报》头条整版!
李俊甲由此出了名!某同志也由此进入了总部领导的视线。他们俩的人生从此出现意想不到的转变!
其三,李俊甲从本质上讲是个好同志。他为人厚道,正直,工作努力。他不像有些城市长大的青年那样吊儿郎当,华而不实;他主动申请,踏踏实实地为连队养羊;用自己不多的津贴支持比他更困难的战友;用空余时间为群众做好事。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他的精神境界虽然不像典型材料中讲得那样高尚、全面、纯洁,但他原本实在是个很不错的好同志!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综合作用。让他几乎是一夜成名,迅速地成为超级政治明星!
为了宣传他这个超级典型,当时的北京军区和28军采用了一切可以采用的手段。开会做决定,发文件,作报告,拍电影,作歌曲,放幻灯!一时间,李俊甲的名字至少在28军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问到军长、政委的名字,有些战士不一定知道,说到李俊甲,肯定知道。不仅知道,而且能说出他的许多故事。
然而,事情后来发展的结果应证了唯物辩证法上讲的一个规律,物极必反。
事情的变化发生在一个女子身上。
这名女子姓孙。当年认识李俊甲的时候是长沙政治学院的正营职教师。她的爷爷是老红军,和当时的北京军区首长是战友。李俊甲高大的政治形象吸引着她。且有重量级的爷爷做后盾。她通过北京军区领导,28集团军领导做介绍。要同李俊甲谈恋爱。
李俊甲当时也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追求他的女青年自然不少。对于苏女士的追求,事后的实践表明,他很不乐意接受。恋爱肯定谈了,但是迟迟不肯结婚。拖了数年。苏女士不干了,这位后来成为湖南省委常委的她,先是找到北京军区和28集团军的领导告状,诉说李俊甲的不是。接着找到246团团部里,要求同李俊甲结婚,那怕是结了就离都行。时任28集团军政委的某同志也明确表态,要求李俊甲认清形势,毫不犹豫地同她结婚。李俊甲无奈,只好照办。在246团团部自己的宿舍里草草地举行了结婚典礼。婚后两个月就办理了离婚手续。
这个时候的李俊甲已经接替我担任246团政委2年多了。年龄也30好几了。到了该成家的时候。苏女士的家庭环境和个人条件看起来也不差。为什么他却极不情愿?!至今是个迷。其中的原因究竟是如有些人传说的那样,他自视太高,另有所爱?还是追求婚姻自由,不希望成为现代贾宝玉?或者另有隐情?
无论是什么原因,有一点却是肯定的。他的人生道路到了一个转折点。
在他同苏女士办理离婚手续后不到10天,师政治部转来军政治部的电话通知,他将被安排到205师农场去当政委。军队农场政委原本就不是一个军队编制内的岗位。何况还是一个兄弟单位的?加上当时已经明确,战斗部队的农场面临撤消。将他安排到那里去,意图不是很明确了吗?!他自然不愿意去。答复,希望转业。上头的答复也明确,转业可以,只是目前没有指标。要等指标。于是,他就赋闲在246团等指标。在等指标的过程中,有位朋友告诉他,军区后勤部的农场就在北京近郊,不如先调到那里干段时间再找机会转业。他一听,觉得可以。一方面,赋闲在246团,人还没有走,茶就凉了,日子并不好过。另一方面。到北京的近郊去,转业回北京安排也方便些。于是,他便自己设法调到了军区后勤部的农场。调走离开时,自己提着两个袋子悄悄地走了。连一个送行的都没有。当然,也是他自己希望这样做的。他心里明白,他在28军,82师和246团的地位已经是今非昔比了。档案显示,他在246团政委的岗位上只干了2年零1个月。
后来,他在军区后勤部农场干了两年多,农场也要撤了,他被转业安排。先是听说安排在他家所在的北京市丰台区民政局当局长,但到报到时,单位成了北京市京剧团。京剧团领导告诉他,团里正准备成立个梨园旅行社。问他愿不愿意去那里。他当然不好意思说不愿意去。雷锋式的先进典型不存在不服从工作安排的问题。但到任之后发现,这完全是个一无所有,白手起家,自负盈亏,为安置富余人员而设立的单位。他只好亲自带着一位同事外出办手续,找业务。可惜,在路途的火车上突发心脏病。送到医院不久就去世了。
一颗超级政治明星就此陨落。
李俊甲的大起大落带给人们许多思考。
首先,培养和宣传典型一定要出以公心,实事求是,不可人为地拔高。不可以为了宣传典型而宣传。
这是组织和领导上的责任。
李俊甲的个体素质原本确实很不错。尤其是在道德品质方面。但是没有好到那些宣传他的典型材料那样高大、完美、纯洁。他毕竟还是一个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只有30来岁的年轻人。
那么,为什么要把他的典型材料写得,说得那样高大、完美、纯洁呢?那是因为,如果材料写得,说得不好,是不能打响的!在众多的典型材料中。能不能被选中,打响,很大程度取决于材料写得好不好。
那么,又为什么一定要打响呢?这就涉及到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某些领导的动机。
在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关单位尽快拿出一些先进典型进行宣传的情况下。某些领导同志把能不能拿出可以打得响的先进典型作为体现自己能不能保持同党中央高度一致;单位的工作搞得好不好;自己的领导水平高不高挂起钩来。个别人甚至把抓先进典型当成了“敲门砖”,使培养先进典型的目的偏离了原本应有的方向。
正是这种功利性的动机,在培养李俊甲这个典型的问题上就出现了听不得不同意见。迅速地,武断地,脱离实际地将他推向了极端。以至于出现了后来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的结局。
同样,也是受这种功利性错误动机的影响。当李俊甲在个人婚姻问题上出现一些纠结的时候,虽然并不是太大的事情,且他本人并没有违法乱纪,而某些人却因事与愿违,感到他不听话自己的话,给他丢了脸而大失所望,乃至于采用惩罚性质的,迅速的像甩包袱式的将他草率处理了之。否则的话,怎么解释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老部队怎么会容纳不了一个被总政治部认可了的,只有30多岁的,正团职干部的道德模范呢!?
坦率地说,这一切都与某些人的私心有关!那是很不应该的!某些人的私心害了李俊甲!
其次,个人要有自知之明。
因为工作关系,本人正好是他上升成为超级政治明星时段的直接领导。因为责任所系,同他有过多方面的接触。对他比较了解。
在他后来迅速陨落之后。有人认为他是道德品质问题,是假典型。我是持反对意见的。
但是,我也感觉到,他在成为超级典型之后。确实也有些变化。变得不像原来那么真诚,厚道。
他在师直防化连选上学雷锋先进分子的时候。有一床打了补丁的旧床单。典型材料中介绍说,他把自己不多的津贴和服装无偿地送给比自己更困难的战友。而自己用的床单都是打了补丁的。这个情节是真实的、感人的、可以接受的。因为,在当时的战士们中间,使用打补丁的床单并非个别现象。当战友因为某种原因需要床单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好床单给了战友,自己用打了补丁的旧床单。这是大家看得到,也可以认同的事情。反映了他自觉学雷锋的好品德。
然而,到了他从师直防化连当了排长、指导员,调到步兵第246团1营担任教导员的时候。床上还是铺的那条有补丁的战士们用的窄床单,那就有点问题了。有人告诉我,据一营营部的通讯员说,他的那条带补丁的床单和垫子只是白天铺在那里,晚上用的另一套。
这是何苦呢?这不是做样子吗!?事情虽小,但反映出来的问题性质严重。为此事,我单独找他谈过两次。我不希望从这样的事情上让战士们感到他的虚伪,对他产生反感。我要求他把那条带补丁的旧战士床单收起来。晚上用的是什么,白天就铺什么。但是,当我第三次陪同上级领导走进他的宿舍的时候。那套配给营级干部使用的1米5宽的架子床上仍然摆着的是带了补丁被单的,战士们通用的被装。
1981年5月。他被邀请到长沙参加共青团中央主持召开的一个会议。临近结束的时候,打电话到团后勤处,要求给他汇一笔钱买辆自行车,他要骑自行车从湖南长沙返回山西洪洞部队驻地。沿途宣传雷锋精神,顺便走访战士家庭。团后勤认为这项开支无法处理,没有给办。但,他还是自己花钱买了辆自行车骑着,前后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回到部队。这件事,在他看来,是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一项创举。之前,确实没有人那么做过。但在旁人看来,则是做样子,是为写典型材料制造素材。是不务正业。
为了荣誉,他确实想得太多。他确实太辛苦。
在突然到来的超级荣誉面前,让他失去了一些原未很好的东西。包括踏踏实实做人,包括择偶的标准和方法。以至于走进了观念的误区,人生的误区。
当然,古人说得好,跷跷者易折,皎皎者易污。他也是普通人,突然变化的环境,让他很难,甚至无法做到自知之明!以至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是我们旁人需要理解他,原谅他的。
李俊甲是幸运的,也是悲哀的。但愿我们的革命队伍里不要再出现这样的事情。
人们总是希望天上能掉蛋糕。但也要注意,有时候,掉下来的不一定是好蛋糕!吃了会中毒的!
2016年4月26日
作者qq 491197453



编辑:叶的奉献

欢迎光临文学風家园



<iframe height=1 marginHeight=0 src="http://webftp.bbs.hnol.net/wsdy2012/bfq/play/xlmb.html" frameBorder=0 width=1 marginWidth=0 scrolling=no>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