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离红尘(同一片蓝天)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文风乐乐
帖子: 2003
注册时间: 周一 3月 30, 2009 12:36 pm

RE:人离红尘(同一片蓝天)

帖子 文风乐乐 »

人生皆苦的道理后,放下对欲望的追求和执着,对世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富贵贫穷等“外相”都能淡然面对,明白这些“外相”到头来都是虚幻的,并做到不牵挂,达到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看破红尘。
同一片蓝天
帖子: 225
注册时间: 周六 10月 15, 2016 6:06 am

人离红尘(同一片蓝天)

帖子 同一片蓝天 »


























人离红尘

作者:同一片蓝天 编辑:文风乐乐





































“是谁家的老人去世了”?这种疑惑是梵语在今天刚拉开窗帘时突然冒出来的。更让人惶恐的是一个面向南的“丧棚”孤零的立在小区的休闲广场上,而这个广场正好在这扇窗户的正面。除了空气中弥漫的哀乐,只有几个人在丧棚里进进出出,还分明能看见白色丧棚里支着的一张桌子,有一块红色的布包着一个纸箱大小的东西.....梵语再也看不清那包奇怪的东西周围的摆设了,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临时搭建的丧棚里裹挟的还有一份尴尬,一份属于逝者的尴尬,一份与这个小区不合时宜的尴尬。 突然一阵哭声传来,浓烈的的悲伤渗透在哀乐里,似乎减弱了这份尴尬。也许是逝者的亲邻抑或亲朋,但这种悲伤持续了几分钟后变嘎然而止。哀乐仍然缓缓地响着,像个忠诚的天使护佑着这逝去的灵魂..... 梵语并不想知道逝者究竟是谁?有着怎样的生前经历?而是在想在这个貌似时尚的小区里隐藏的这份尴尬,人们说的“老家”呢?人们说的“落叶归根”呢?还是他们生而为城里人,根本无从提起“老屋|”亦或“老家”这个词?还是他们农村的老家都拆迁做了良田?现在可以肯定的是,这逝者肯定是“无去处”了,那简易的丧棚终究没有裹住已逝者的在红尘间最后的尊严。 要是在普通的农村,谁家老人去世了,必然会让其在住了一辈子的老屋里安息,而且要隔着几道不同意义的帘子,除了孝子、亲邻,外人是不容易看到逝者的真容的。即使是奔丧的人,也是在隔着几道帘子的外面哭泣、并在摆好贡品的桌子前叩头作揖,以此表达对逝者的无限留恋与尊敬。一切礼毕后才从能绕过帘子走进逝者安息的屋子里,然后再哭泣一阵子...... 小区的凉棚上已经渐渐坐满了人,分明是平时休闲的几个常客。广场上稀稀落落站着几个穿着白色“孝衣”的几个人,两个一伙三个一群的在交谈着什么,是交换着一份悲伤还是在诉说逝者的生而便有之的一份悲凉? 太阳终于没有出来,天阴阴的,似乎完全融入了这一份低低的哀伤,哀乐依旧缓缓响着,像尘世最后一股流向天国的水,慢慢地、缓缓地......似乎等着每一份附着的哀伤。狂乱的哭声似乎又被“引动”起来,人终于聚多了一些,特别是一些女眷的哭声在这众人的哭声中尤为明显,这也许对于逝者来说最浓烈的悲伤了。“唉....”梵语不由自主长叹一声,人的一生就这样划上了句号,从此尘世再无意义。像一颗草一样被上帝拔掉根基,从此与生命、与四季再无关联。像一朵云一样飘悠着即可会散净,从此与梦想、憧憬再无瓜葛。一生就这样沉沉的垂暮了,如果说再有启幕,也许是天国那吱吱哑哑的开门的声音了...... 哀乐终于出现了高潮,有些像百鸟朝凤,竟然能听出一丝轻盈、灵动。像逝者的灵魂的飞翔亦或是对尘世的一份倾诉与惦念。悼念的人们按亲疏做最后的祭拜,依然掺杂着一些哭声,而终因为哀乐的高亢而几乎忽略不计了。乐声越吹越高亢,似乎“死”不单纯是一种悲伤,而是一种“壮烈”呢。人当初热热闹闹的降生,又悲壮的离开,似乎尘世的喜与悲都由不得人,一切都被“生命的意外”所掌控。 哀乐又缓了下来,像一双慈祥的眼睛默默守护着这个亡魂。分明可以看见一个三四十岁模样的中年人怀里抱着一个骨灰箱,正在一群人的簇拥之下走向下一个目的地,那应该是墓地吧。也许是想到了这一份彻底的告别,人群中又是一阵爆发式的哭喊,似乎人间最浓重的悲伤是从生命彻底消无的瞬间被点燃迸发的.....当送葬的车慢慢开远,那哭声也终于越来越弱,似乎耗尽了悲伤者的最后一丝力气。 散尽了哀乐的丧棚终于被几个人拆卸干净,广场重又恢复了它的宽敞、宁静.... 也许吧,所有的悲伤过后终会恢复平静、恢复阳光、恢复成长、茂盛......也许,这就是红尘。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



http://swf.wyflash.com/swf/2009-4-3/145328472.swf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