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夜 蓝蓝的梦(梦想成真)
RE:蓝蓝的夜 蓝蓝的梦(梦想成真)
古镇一游,感触颇深,发思古之幽情,感叹古镇传承古朴民风,不禁令人深思。拜读!
蓝蓝的夜 蓝蓝的梦(梦想成真)
蓝蓝的夜 蓝蓝的梦
文:梦想成真 编:一缕清风
走进西递,就走进了平静和安宁。一如那缓缓流淌的西溪,萦绕在白墙黑瓦的廊檐下,坚守着近千年的清澈纯明,也见证了这所古镇自宋朝到今日的风风雨雨。
虽然,进村需要买一百多元的门票,虽然,村口也有旅店老板为拉拢游客而起的喧嚣。但是,当你看到那黑色大理石的巍峨牌坊,正庄严地俯看着过往的行人,看到水岸上那些专心作画的美院学生,心无旁鹜地描绘着她们眼中的西递美景时,你的心,霎时会安静下来。接着,那橉次栉比的黑白建筑群,那绿草浓荫下的阳伞红妆,那映在水中的远山倒影,就犹如一幅幅水墨长卷,不断地在你的眼前展开着,令人目不暇接。
到达西递已是傍晚。几经问询后,选了一户朴实的村妇家。一幢新盖的二层小楼,座落在镇中心小学的对面。舒适而幽静。只有我们四位客人。女主人做好了饭菜,说要去菜园,就把一个偌大的房子扔给了我们几个不速之客。于是,我们俨然成了房屋的主人。菜不够咸,自已找咸菜,米酒说是十元一杯,可整坛酒就放在那儿,倒多少全凭了良心。可惜我们都不胜酒力,四个人喝一杯还晕晕乎乎的。
品尝着颇富特色的徽菜—臭桂鱼、炒嫩笋、毛豆腐,喝着家酿的米酒,大声地说笑着,仿佛就象在自已家里一样,悠闲自在。随手翻开桌上的一个小本儿,一行行工整的小楷字映入眼帘,细看写的竟是菜谱。此时女主人正好回来,一问,说是她丈夫写的,一个镇政府的普通干部。
交了看家的差事,听说后门便是街中心,几人都好奇地想去看看。原想着象丽江、阳朔那些小镇一样,街两边挂满了红灯,酒吧里是震耳欲聋的歌声,街上也是人声鼎沸,店铺里灯火通明.....。
可是穿过了几条窄巷,也没看到一盏红灯笼,只有不大的铺面里透出些许的灯光,还有三三两两进出的美院学生,才得知这里已是小镇的商业区。店铺大多是茶铺,可买可喝,全是当地自产的。还有一些卖文房四宝的,特别是歙砚,可是砚中上品。只是不知店铺中所售的,还有没有真品。
几个人举着相机和三脚架,边走边拍,边感受着小镇的质朴和宁静。没有街灯,没有酒吧里的燥动,没有大声的喧哗和叫卖,有的是年轻的脚步和青春的笑声。由于这里保留了完整的近千年的古徽州建筑群,那些精雕细刻的廊檐窗棂,那珠联璧和的高墙照壁,还有油菜花开时的醉人色调.....。这里自然成了很多美院的实习基地。所以,除了开店铺的,在街上进出的几乎全是学生。
走过了二条稍显热闹的小街,其它窄巷都是漆黑一片。此时,夜色渐浓, 望着被东南西北的窄巷分割成条条块块的深蓝色天空,仿佛走进了一个大迷宫。而我要寻找的月亮,不知藏在哪条巷子中。
前面的影友招呼回去。我应答着,正欲收起脚架,忽然,耳边传来深沉舒缓的乐声。驻足细听,声音来自不远处的茶庄。寻声找去,见在茶庄里屋,半开的门旁,一三十多岁女子,专注的弹着古筝。《菊花台》那苍凉哀伤的情绪渐渐地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刹时,我和在场的人好象都被这种情绪感染了。没人说话,没人走动,我也早已忘了支上三脚架拍照。直到一曲终了,大家方舒了一口气。此时,一群学生叽喳着拥进来,象到了自已家似的,有的喝茶,有的买茶,一位江南女孩走到古筝前,也熟练地弹奏起琴谱上的古曲。听她们和刚才弹琴的女子交谈,方知那是茶庄的老板。再细看店里,墙上挂着很多学生的素描,靠门边还有一架石质扬琴,一个学生随便在上面敲了几下,便发出了清脆悦耳的回声。很惊讶在这偏僻的小镇,一个普通茶庄老板,竟有如此雅兴和音乐造诣。
街上的行人已廖廖无几。但在每扇紧闭的大门两侧,都贴着红纸黑字的对联。借着微弱的灯光,看到这些对联都很新,不象是过年时贴的。字体有的苍劲厚重,有的凤舞龙飞,虽然笔体各异,却都能看出其深厚的书法功力。不由得好奇地想,这一扇扇月亮木门里面住着的,莫非都是名门大家的后代?
再次惊叹,这千年古镇的文化底蕴,传承得如此天衣无缝。无怪乎文房四宝中有一半产自徽州呢。
小镇象一只两头尖尖的小船,漂浮在深蓝色的天海中。人们还遵循着祖上留下的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时,他们早已进入了梦乡。只有我这个异乡人,由于好奇而兴奋得睡不着。在这个遥远的徽州古镇,我看到了文化的积淀,历史的积淀和延续的力量....。
人淡如菊,兰心蕙芷。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
带着这漫无边际的遐想,我进入了梦乡......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
http://swf.wyflash.com/swf/2008-12-21/13476238.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