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留下的精神遗产(厚德载物)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何方86
帖子: 989
注册时间: 周五 8月 01, 2008 9:06 am

RE:母亲留下的精神遗产(厚德载物)

帖子 何方86 »

这是一篇发自肺腑,情感真挚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作者以饱蘸浓情的抒情笔调,讴歌了母亲年轻时坚强、能干、吃苦、耐劳、有主见的崇高品格风范,母亲是伟大的,但不是完人,作者谈到母亲晚年生活过得不快乐,究其原因,封建残余思想作怪。对新鲜事物不能正确对待,偏执、倔强、导致发生了家庭中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作者之所以写母亲的晚年,不难看出,他要告诉我们:人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要摆正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学会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流云
帖子: 1192
注册时间: 周六 1月 30, 2010 6:06 am

RE:母亲留下的精神遗产(厚德载物)

帖子 流云 »

人无完人。即使我们永远纪念逝去的长辈、亲人,我们的理性也告知我们:活到老,学到老,人总在不完美中不断追寻完美。
缕缕文风
帖子: 111
注册时间: 周三 3月 04, 2015 2:36 am

RE:母亲留下的精神遗产(厚德载物)

帖子 缕缕文风 »

情深意浓的好文章。评语到位的编者按。一并欣赏。
厚德载物
帖子: 134
注册时间: 周五 2月 24, 2012 11:36 pm

RE:母亲留下的精神遗产(厚德载物)

帖子 厚德载物 »

何编女士,谢谢你!按语写得好。非常完整、准确地概括了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动机!这说明您确实认真地看了,并且非常负责地在处理作品。佩服。敬礼!这篇文章本意是写给我的至亲好友看的。希望他和她们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
红叶
帖子: 342
注册时间: 周三 8月 12, 2015 1:36 pm

RE:母亲留下的精神遗产(厚德载物)

帖子 红叶 »

一篇很值得学习的文章!虽说是人无完人,但母亲的高大形像仍然屹立在我们的心中!祝福她老人家在天堂快乐幸福!问好作者!
云想衣裳
帖子: 5724
注册时间: 周日 10月 25, 2009 9:06 am

RE:母亲留下的精神遗产(厚德载物)

帖子 云想衣裳 »

本来就是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你按照大多数人的做法来给母亲歌功颂德,那难免让人觉得有假。任何人都有他的不周到的地方,作者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样,读者的感觉反而是她的优点更加突出,缺点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我阅读此文留下的印象。谢谢作者,共酌人生。
虎子
帖子: 62
注册时间: 周日 1月 09, 2011 12:36 pm

RE:母亲留下的精神遗产(厚德载物)

帖子 虎子 »

对于有的人来说:母亲只是个名词,而且是过去式。。。
文风乐乐
帖子: 2003
注册时间: 周一 3月 30, 2009 12:36 pm

RE:母亲留下的精神遗产(厚德载物)

帖子 文风乐乐 »

珍贵的遗产,好好继承下去。
.冬雪.
帖子: 25
注册时间: 周一 10月 20, 2008 1:36 am

RE:母亲留下的精神遗产(厚德载物)

帖子 .冬雪. »

文笔流畅,感人肺腑,值得学习!
厚德载物
帖子: 134
注册时间: 周五 2月 24, 2012 11:36 pm

母亲留下的精神遗产(厚德载物)

帖子 厚德载物 »











































编者按:这是一篇发自肺腑,情感真挚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作者以饱蘸浓情的抒情笔调,讴歌了母亲年轻时坚强、能干、吃苦、耐劳、有主见的崇高品格风范,母亲是伟大的,但不是完人,作者谈到母亲晚年生活过得不快乐,究其原因,封建残余思想作怪。对新鲜事物不能正确对待,偏执、倔强、导致发生了家庭中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作者之所以写母亲的晚年,不难看出,他要告诉我们:人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要摆正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学会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何 方






母亲留下的精神遗产


作者:厚德载物 编辑:何方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又是一年清明节。转眼间,母亲已经逝世十九周年了。栽在母亲坟旁的松柏树已经有四层楼高了。但母亲的形象仍然历历在目。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清晰可见。
母亲是我们家的功臣。是一位很值得尊敬、怀念的人。
母亲出身很苦。她的生身父亲,也就是我们的外公。在她还只有十五六岁的时候被日本鬼子枪杀。孤儿寡母的外婆只好带着她重新组合家庭。贫困的家庭环境和兵荒马乱的社会,让她从小受尽了人间凄凉。
也许是那种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她那种坚强,敢作敢为的性格。
受贫困家境和旧社会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母亲没有进过学校的门,不识字。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家庭主妇。
尽管如此,母亲的青壮年时期仍然是一个非常坚强,非常能干,很有主见,很能吃苦,很爱家庭,很爱儿女,很有头脑,又十分乐观的人。
她自己就多次说过,正是因为苦日子过多了,过惯了,过怕了。所以要发奋图强,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处境,让儿女们不再像她那样受苦。
她不像一般的农村妇女只做家务活。农村里的农活,包括通常是男人们干的重体力活,她都会干,肯干。像耕田、耙地、打谷、上山砍柴、下水捞鱼之类的活,没有她不会干的,且都干得不错。一般的男人还比不上她。
农村搞大集体的前些年,我们兄弟尚未成年,家里人口多,负担重。而集体的收入又很少。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非常不容易。她除了出集体工,通常是一清早就出门去打猪草。等人们起床出工的时候,她已经打好了一大篮子猪草背进屋。中午收工先不回家,而要在自留地里干到下午快上工的时候才回家随便吃点东西接着出工。下午收工后又去自留地里干到天黑才回家。吃过晚饭,又接着切猪草,煮猪食,洗衣服到深夜。几乎天天如此。在那日子艰难的年代,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家庭,仅仅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如果没有一点拚命的精神,要想把小日子过得好一点是不那么容易的。
作为她的伴侣,我们的父亲。虽然也是很能吃苦,很勤劳,很能干的。但由于他的性格比较柔弱,宽厚。加上体力上不是很强。所以,在艰难困苦的家庭生活面前,母亲就显得特别的突出和重要。
她很精明,会算计。在家庭收入不多,又无法再多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分出轻重缓急,恰到好处地处理好。让有限的收入和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吃不穷,穿不穷,冒得算计一世穷”。在当地小有名气。
她能准确地把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相当好的事物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亲戚朋友和邻里们都很佩服她。不少亲朋每遇大事都喜欢听听她的意见。
她性格刚强,不生事,但不怕事。在农村搞大集体的那些年月,有些公社驻队干部或者是大队和小队的干部处事不公,瞎指挥,挟歉报复,她都敢干公开对抗。
1959年冬,家乡出现严重饥荒,有饿死人的现象。父亲也因为严重营养不良而出现了水肿,情况非常危急。为了生存下去,母亲大胆支持父亲独自外出到饥荒程度相对较轻的湖北洪湖一带朋友处打工谋生。她自己独自带着几个孩子和祖母在家苦熬。这完全是一个在特定情况下不得已采取的无奈之举。
但就是这样一个无奈之举,却被某些心怀叵测的人成为打击报复的把柄。有人以父亲外出谋生是搞投机倒把,是破坏集体经济为名。不仅扣光了事前一家人出工一年所得的工分,停发我家的口粮,还要将父亲用绳索捆送到当时的公社里去。
面对如此荒唐无耻的行为,母亲火了,在禾埸里,当着许多人的面,指着不怀好意者的鼻子据理力争,破口大骂:“我们家的不就是怕饿死而到外面去谋生了吗?如果像你们某些人那样,依仗权势,有吃有拿,还想占别人的便宜!那个愿意到外面去打流,让人看不起!不是没有办法吗?他(指着我父亲)在外面是为了打食,又冒犯法!看你们哪个敢欺负老子!谁敢,我就与他拚命!”话虽说很直,很坦率,但有理有节。骂得对方哑口无言。胡乱的处罚的决定只好不了了之。事后,父亲还是坚持到外面去打工。一直到家乡严重饥荒的程度得到缓解之后才回家。这种坚强的品格,在那种非常特殊的年代,作为普通家庭妇女的母亲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没有一点胆识和勇气是做不出来的。
她很珍惜家庭,很爱自己的儿女。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女。我们兄妹五个,都尽可能的读了书,包括一个妹妹。在母亲的心目中,孩子只要有书读,她都尽可能的送。决不因为家庭困难而让孩子们不读书。这一点是很有远见,很不容易做到的。村子里,像我们家的这种多子女家庭能够大部分都读到高中毕业的不多。很多都是读了小学甚至没有读书就留家里参加劳动了。读书的孩子少,家里的负担就轻些,父母的压力就小些。但对孩子的日后发展影响就大了。在这个问题上,本身没有文化的母亲,出于对家庭的负责和对子女的爱,有着相当好的超前和克已意识。为我们兄弟们的日后发展创造了条件。
1960年8月的一天晚上,我从就读的临湘一中步行五十余里回到家中。又饥又渴。母亲从里屋平时放衣服的柜子里。端出一大碗豆腐,放在火上热过之后让我吃。我吃的时候,感到味道有点酸,但因为太饿,还是一口气就吃完了。事后知道,这碗豆腐是三天前,生产队公共食堂里过中秋节发的。母亲知道我在学校里没有东西吃,特地给我留下来的。一碗豆腐在正常情况下实在算不了什么,但在那种饿死人的特定环境下,没有刻骨铭心的爱是不可能留下来的。
我们兄弟是村子里最早一户全部离开农村的家庭。我是当地同龄人中最大的“官”。这样结果与父母的努力,特别是母亲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对于这样的结果,应当是母亲所希望的,因而也是满意的,快乐的。然而,母亲的晚年生活却并不快乐。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是什么原因让母亲的晚年生活过得不轻松呢?不能说做儿女们的没有一点责任。但其重要的原因是她老人家的观念上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在传统的错误观念影响下,把自己看得太重。
举个例子。
1976年,在军队服役的我因为职务调整达到了家属和孩子可以随军的标准。于是决定按照规定将爱人和两个孩子转为城市户口和商品粮。搬到军队一起生活。这样的事情对于做父母,当公婆的来说应当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当时能达到这个条件人的并不多。
但是,母亲并不那么认为。她认为,我能够有那样的条件,主要功劳是她的,要转户口和国家粮,首先应当转她。她应当先享受,至少是一起享受。她的这个想法也不是说完全没有道理,但是不符合规定。国家制定的干部家属随军的规定是为了照顾夫妻团聚。并不涉及到家庭建设的功劳和贡献的问题。
语言交流中得知,母亲的这种错误认识来源于一个错误的信息。离家不远有一位名字叫彭顶星的同学。比我早一些参军入伍。在我之前也解决了家属随军的问题。在他返乡搬家的时候确实开了军车回家将他父亲和爱人、孩子一起接走了。老人家以为,既然人家可以开军车回家将他的父亲一起接走,而我却不能把母亲一起接走。那就是我的不是。
老人家所不理解我的苦衷是,我在军队中虽然职务调整了,但经济状况用一贫如洗来形容是不过份的。每个月只有六十二元工资。那是我能支配的一家人唯一的,全部的收入。这些收入除了应付一家人最基本的支出和多少要接济一下大家庭之外,确实谈不上结余。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决定将爱人迁到部队,给她找个工作。借以缓解一下家庭的经济困难。
把母亲一起接到部队去是应该的,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爱人还没有到部队,上班挣钱还只是计划中的事。在她还不能挣到工资的情况,一次去的人太多实在无法支撑。我的计划是,先让爱人和一个大的孩子同去。等那边把爱人的工作问题落实之后,再将母亲和另一个孩子一起接去。毕竟,母亲那时候年纪还不是很大。家里的弟妹都还没有成家。晚一些到我那里去对于整个大家庭也许还好些。从节省开支的角度上看,在老家农村的开支肯定会少些。
老人家没有想到,或者不愿意知道的是,她所以攀比、模仿的我的那位同学,在用军车将父亲接到部队不久便因涉嫌利用职权参予制贩假酒大案被处以重刑。
当官就可以捞钱,当官就会有钱的旧观念不仅害了我那位同学,而且影响到了我的母亲。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老人家固执到了听不进任何人的解释,坚定不移地认为,不按她的意志办就是“不孝”。不仅是有想法,而且要闹。闹的方式严重到了以生命相逼的程度。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弟弟的身上。有一次,因为一件并不大的事情出现分歧,老人家竟然躺在二弟工作单位门前的马路上哭闹。影响相当不好。
老人家在对儿女的回报问题上期望值太高,要求过急。当绝大部分儿女尚未成家,家庭生活还很困难的时候,她就染上了抽烟酗酒的习惯。严重的时候,除了睡觉和吃饭的时间外,其余时间都抽烟,一支接一支。喝酒不是吃饭的时候喝,而是随心所欲的随时喝。在物质丰富的环境下,喝酒抽烟实在不是什么大问题。何况是一位有着五个孩子的母亲。但,这在那连吃饭穿衣都相当困难的时代,老人家这样做就有些过分了。况且那样做的结果对自己的身体很不利。母亲年轻的时候身体是很壮实的。自从染上抽烟酗酒的习惯之后,身体就一年不如一年了。
老人家那样做源于观念上的一个误区。“栽树乘凉”。这种观念在本义上也是对的。“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投入要有回报嘛!完全可以理解。问题在于凡事都得有个度,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份。当儿女们还在为基本的生活发愁,为家庭的未来发展打基础的时候,老人家却只顾自己超出常规的所谓“享受”,那就不对了。
老人家还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把自己在家庭的作用看得太重。在“这个家庭没有我就不行”的观念支配下,家里的一切都必须自己说了算。稍不如意就轻则发脾气,重则闹事。这样的结果,实际上是既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
一个家庭的成功,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作用。不错,母亲与父亲相比,显得精明、能干,家里的事务一般都是母亲作主。但是,父亲的勤劳、厚道也是出了名的。没有父亲的努力,家庭也到不了那样的程度。母亲太看重了自己,看轻了父亲。那是导致家庭不和的重要原因。幸而父亲是个不太计较的人,从而保全了家庭的圆满。
让我们感到不安的是。母亲曾经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但她的晚年过得并不轻松。物质生活是没有问题了。不再为喝酒抽烟打牌花钱发愁,但是心理压力太大。精神并不轻松。同父亲实际上处于分居状态。也不愿意同子女生活在一起。独自住在旧居的老房子里,日子过得不愉快,不轻松。直到去世。老人家直到去世,精神上都是处在高度压抑状态。
作为长辈,母亲是伟大的。五个子女,加上祖母,曾经是8口之家的顶梁柱。长时间处在物质缺乏的农村大集体经济时期,要将这个家庭维持下来的确很不容易。作为一个长辈,作为一个曾经付出了艰苦努力的老人,希望晚年的生活过得惬意一点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应该的。按照我们家里的条件和子女们的状况,也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问题在于老人家过早地进入了观念的误区。观念上的错误让自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以至于到了该轻松的时候怎么也轻松不起来。该享受的时候,可以享受的时候,却享受不了。这样的教训是我们晚辈应当吸取的。
我看过许多纪念母亲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正面的赞颂。这是对的,也是应该的。那么,我写这的这篇文章要不要写母亲的晚年?要不要写那些让我们于心不安的往事?我犹豫过。
但我觉得,人们回忆过去,纪念长辈无非是为了从中受到教益和启发。正所谓“以史作镜可以知兴亡”“前车之铿,后车之师”。教训同经验一样具有教育意义。从年龄上看,我们这一辈人也接近“古稀”之年。我们也有一个如何正确对待晚辈的问题。如果再上升到以事论理的高度,用我们亲身经历的事情讲讲过去。让我们的晚辈都懂得要用正确的观念支配自己,懂得摆正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学会用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原则处理同包括亲人在内人际关系。一个和蔼的家庭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就指日可待了。事业的成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于是,就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讲这些的目的决不是为了数落母亲的不是,而是为了告诫自己,警示后人。
正直、坚强、勤奋、克已、宽厚。母亲给我们留下的珍貴精神遗产!
作者qq491197453
2013年5月30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