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岳古城最后的“两滴泪”(辽宁王忠新)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文风乐乐
帖子: 2003
注册时间: 周一 3月 30, 2009 12:36 pm

RE:熊岳古城最后的“两滴泪”(辽宁王忠新)

帖子 文风乐乐 »

在中国几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中,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经过几千年的天灾人祸,而能够把古城完好保存下来的名城则为数不多。笔者有一定的看法和审视,实在难得...
辽宁王忠新
帖子: 251
注册时间: 周六 12月 17, 2016 6:36 am

熊岳古城最后的“两滴泪”(辽宁王忠新)

帖子 辽宁王忠新 »
















熊岳古城最后的“两滴泪”

——散文绝不能单单写成美文

作者:辽宁王忠新 编辑:文风乐乐



在辽宁营口有座大名鼎鼎的文化古城—熊岳城,说起熊岳,当地人会排出这样一个时间顺序,“营口的历史不过百年,盖州的历史长达千年,而熊岳的历史则有两千年之久!”而就是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改开的30多年里,却成了一个悲惨的“弃儿”,也成了熊岳寻求发展中,一个甩不掉的沉重包袱。
1、中国“最破烂的古镇”。真正说起熊岳古镇,那是指原来的老城区,也就是从古城门往里的城区。而任谁见了这片古城区的景象,绝对一句都不敢恭维。

走进南方的一些小镇,如同穿越一条时光隧道,在那老字号店铺鳞次栉比中,在斑驳的木制窗框和屋檐上,在那弯曲、起伏、清洁的街道上,甚至在那木柱的每一道裂痕,墙壁的一片片斑驳,能让游人感受当年的喧嚣和历史的沧桑,能去体味穿越和绵延的民俗和文脉,还能感受现代的曙光。
可这些,你在熊岳古镇是统统看不到的。试问:你看过破烂的棚户区和贫民窟吗?熊岳这片古城区,比中国最破烂的棚户区和贫民窟还破烂。不仅居民的房屋里倒歪斜,街道破烂不堪,污水到处横流,还有到处堆积的垃圾臭气熏天。这一番番的景象,简直让人不可思议,简直让人目瞪口呆。如若设立一个中国“最破烂古镇”的评比,熊岳不仅能勇夺头名大奖,还要额外给加个特别奖。

2、最后两滴干涩的泪。两千年之久的文化古城,这绝对是熊岳的金字招牌。可当你走进这座古城寻觅古迹时,你才发现这座古城只剩下两个遗痕,就像古城挤出最后两滴干涩的泪。
一个就是现存的的老城门,叫绥德门,是明代所建青砖城墙的残存部分,也是熊岳城最古老的遗迹,熊岳古城最值得的骄傲。你打开介绍熊岳的网页,都能见到的这个赫然耸立着的古城城楼。可就这个忝列的城楼,已被拥挤、压迫、吞咽在民居中间,不仅毫无腾挪,也无丝毫伸展,只不过是对岁月做着苟延残喘。

一个是留存了一块石碑。据说这片杂草丛生中突兀的石碑,是原来这块有座大庙的最后记忆。可这个记忆让人想起,可真的有点太伤感了。这块石碑,就在这个城镇的中心,就在这样荒芜的蒿草中,不屈的挺立,不甘的坚守。
除了这两处古痕,举目望去,你就只能看到一片破败不堪。这时你再看网页上为宣示熊岳为文化古城,那赫然耸立着的古城城楼,你就会猛然的愤慨:这简直就是欺世盗名的幌子,这简直就是一个“大忽悠”!
3、一个悬在古镇之上的谜团。相比南方的古镇,哪一个不风韵犹存,哪一个不招财进宝?作为辽宁原本就缺乏古镇,古镇应该是宝贝,也应是个聚宝盆。可改开都搞了快40年,熊岳古镇却为何成了“弃儿”,为何成了叫花子般的熊样?
要论现在熊岳镇的实力,甚至一些地级市都望项而叹。熊岳现为副县级镇,享有县级管理权限,属营口市计划单列镇。2012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就实现88.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可达10亿元。足见这个古镇的经济规模,在整个大东北里论英雄,那也是表现不俗。
至于城镇的规模,那更是相当的了得,已远远超过很多县城。可这城镇建设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所有的商贾楼盘,都在古城周围展开,并像摊大饼似的越摊越大,可这个核心的古城区,却离发展越来越远。熊岳这噶哒盛产苹果,若再拿个苹果做比喻,就是苹果很大,可苹果核却烂成了黑色。那么,历届领导抓熊岳的发展,为何都刻意将古城绕开,而且,一绕就是整个改开的一个时代,这能不是个谜团?
4、三十多年的是非成败谁能说清。 说起熊岳的地理条件,那是相当的得天独厚:地处辽南,距营口港鲅鱼圈港区7.5公里,西临渤海海边。熊岳镇原来隶属盖县,1985年熊岳镇与熊岳乡合并为副县级建制。盖县就处在这样一个黄金宝地,改开以来却一直原地转磨磨。2002年时,省长到盖县视察,竟然找不出一个百人以上的工厂让领导参观。盖县这样的小马,又如何能带动熊岳的发展?但有一点可要说清楚,这盖县不管抓得如何,这县太爷的提拔,可从来是一点都没耽误。
或许,为了熊岳的发展;或许,也为了营口鲅鱼圈港大展宏图,于2003年4月18日,熊岳划归了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也雄心勃勃的将改造熊岳古镇,列为2009年惠民的十件实事之首,并公告天下。规划熊岳改造工程总面积63万平方米,其中,古城区改造38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动迁居民2400户。为了搞好熊岳古城改造工程,当地的官员们络绎不绝,联袂纷飞,舞舞扎扎的到处学习取经,反复地进行“科学定位”。可一晃又过了7年,到了公元2015年11月,古城区却不见有任何改变。只见到这片古城区,更加破落,更加沉沦,更加肮脏,甚至都成了一片令人深为厌恶的疥疮,
5、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任何真理都在相对的时空中存在。熊岳古城的改造已经失去了将近40年,越往后改造的成本越高。就是现在搞改造和动迁,2009年预算的10亿元,也将要翻一番。那么,钱从哪里来?政府的惯技,就是推卸责任的搞市场开发,也就是搞房地产开发。
可政府以什么高的价位,去实施居民的动迁?现在的一平米换一平米,或是1平米换1.6平米的方案,动迁户是集体拒绝接受,要价越来越高,胃口越来越大。可开发商追求的是利润,不是来搞慈善,政府不给出很低的低价,咋能将古城的地卖给开发商?而且,现在辽宁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吹到了顶天,如何不要吹破,已成了极大的难题。尤其,与熊岳以街路、房屋相连的鲅鱼圈港,房屋开发都成了“鬼城”,在这样的情势下,再靠卖地搞开发改造古城,可以断言:10年之内,绝对走不通!
6、古城改造还能“搓球”到何年?或许,这动迁与反动迁的“搓球”时间太长了,古城的居民对拿照相机的笔者,以为是政府派来执行公务的官员,纷纷质疑要干什么?那种充满敌意的眼光,让你脊背都感到冰凉;也让你非常惊悸地感受到,这古城区里积压着的民怨是何等的深!还让你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古城里的共产党,都已安全地撤离到城外,这城里已经没有共产党!
可若古镇再“搓球”10年,再丢失10年的时光,那古城的城区可就被遗忘了半个世纪。到那时,这古镇居民的眼光,再盯着政府的官员,该如何变为锋利的刀子?
真的就没解?改造古镇非得整体搬迁?非要重新建个赝品古城?辽宁各地重建的赝品明清一条街、明清古城、明清古庙等等,可有成功的楷模?反之,意大利米兰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教堂门前可曾动迁民居,去建起了气势磅礴的大广场?上海石门的改造,不也没有大拆大建?政府改造熊岳古城区的思路,就不能拐拐弯?


散文绝不能单单写成美文

自中国现代散文体制和风格形成,中国的散文似乎就成了美文,单纯的追求唯美,也成了散文写作的时尚。然而,这正是中国的散文缺乏生命力和影响力的致命伤。笔者以为中国的散文要有大的长进,就一定要跳出唯美的误区。结合本篇散文的写作,笔者有三点体会和博友交流。
1、散文要如吹响的螺号。相对政论文章、大通讯等文体,现代散文的特点就是短小、轻便、随意。如果说,政论文章、大通讯等文章是重装甲胄,那散文就是轻骑兵。虽然各有的作用,但在鼓舞人民,抨击丑陋,启发认知上,两者的使命都是相同,要说有所区别,不过是吹响嘹亮激越的冲锋号,同吹响清亮悦耳的螺号之分。
2、散文要像蜇人的蜜蜂。蜜蜂辛勤的酿蜜,但蜜蜂也有尾刺蜇人。蜂群要产生攻击,那也让人惊恐不已。散文写作也应如此,既要采花酿蜜,也要针砭时弊,两者不可缺一。尤其,在唯美散文盛行,唯美散文泛滥的时代,散文,更需要有尾刺。这不仅是散文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大时代对散文的呼唤!
3、散文要做带刺的玫瑰。现代散文写作,自然有其独有的规律,其对文字的要求较高,文字要优美、要清新、要洗练、要有音乐的节奏感,这是散文写作的基本特征。用干巴巴的语言,是写不成散文的。所以,散文的写作,不能丢掉自身特色,不能丢掉文字的优美。但这个优美,不是唯美,它应该是带刺的玫瑰!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





http://www.wyflash.com/swf/2008-5-5/22451818.swf
回复